无锡市交通运输局2024年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5-02-13 13:55 浏览次数:【字号:默认 大 特大】
- 信息索引号
- 014006577/2025-00004
- 发文日期
- 2025-02-13
- 公开日期
- 2025-02-13
- 文件编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发布机构
- 无锡市交通运输局
- 公开形式
- 网站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有效期
- 长期
- 公开程序
-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 主题
- 工业、交通--公路
- 体裁
- 其他
- 关键词
- 公路,运输,总结
- 文件下载
- 内容概述
- 过去一年,我们以实干诠释使命,以创新激发活力,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加丰硕,3月19日,“水运江苏”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无锡举行,苏南运河无锡段航道“三改二”疏浚工程全省率先开工。
显示全部表格信息
过去一年,我们以实干诠释使命,以创新激发活力,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加丰硕,3月19日,“水运江苏”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无锡举行,苏南运河无锡段航道“三改二”疏浚工程全省率先开工。无锡成功入选2024年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城市,“无锡市创新‘双联双提’物流服务模式,支撑地区产业经济发展”入选交通运输部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典型案例,太湖湾无锡低空经济创新发展大会成功举办,备受关注的南北向铁路大通道—盐泰锡常宜铁路正式开工建设,国内最长干线公路湖底隧道—竺山湖隧道建成通车,硕放机场顺利迈入省内第2个“千万级机场”行列,《无锡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国务院批复,强调了我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定位。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低空经济、“双联双提”等交通运输重点工作作出肯定性批示23次。
全年我们重点抓了六项工作,即六个突出、六个新。
(一)突出项目建设,在扩投资上再攀新高。完成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55.26亿元,投资额及增速均居全省第一。一是对上争取展现新作为。全力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等金融政策工具支持,共获资金支持41.63亿元,其中312国道锡沪路段至锡虞立交段、凤翔路至广石路段两个项目获公路项目国债支持约12.9亿元,我市成为全省唯一获得第一批超长期特别国债公路项目资金支持的城市。盐宜铁路无锡段获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12.9亿元,居沿线5市第一。硕放机场改扩建项目获超长期国债支持6.88亿元,居全省机场项目第一。为在锡民航企业争取到民航发展基金8830万元。陆马公路完成产权回购并停止收费。苏锡常南部高速太湖隧道差异化收费按原优惠政策范围继续实施三年,通行车辆收费标准由15元/车次降为10元/车次。二是品质工程取得新进展。完善品质工程建设工作体系,形成“品质建设、样板打造、成果报奖、项目创优”“四位一体”工作格局,16个项目挂牌建设“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开展了23项要点任务研究,形成标准、工法等79项创新成果,三项数据均居全省第一,首次发布《无锡市平安百年品质工程优秀技术成果典型案例汇编》。三是国省干线收获新成效。区域骨干通道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建成锡澄首条快速通道(凤翔路-锡澄路)、锡宜首条快速通道(341省道宜马快速通道-范蠡大道)、苏锡首条快速通道(312国道新吴段-太阳路)。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完成盾构隧道掘进,正开展内部结构及装饰等施工;341省道宜兴周铁至杨巷段和范蠡大道北延一期建成通车。四是“四路共建”实现新突破。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南接线完成近九成工程量,正加快主体工程收尾及附属工程建设;锡太高速关键控制性工程惠山新城隧道段进场施工,剩余路段路基、桥梁各施工标段完成招标;锡宜高速扩建全线开工,左幅桥涵工程梁板架设基本完成,正有序推进桥面系施工;沪武高速扩建全线开工,正加快推进现浇箱梁、桥梁下部结构施工。五是“水运无锡”迈上新台阶。苏南运河无锡段航道“三改二”工程完成疏浚163万方,绿色现代航运综合整治工程完工;锡澄运河市区段航道整治工程竣工;锡溧漕河无锡段航道整治工程屺亭桥建成通车,高速公路匝道桥、白巷大桥交工验收;申张线航道整治工程剩余航道交工验收,北国大桥完成主体施工;无锡西站物流园区短支航道完成主体建设,出台全省首个“数智港航”三年行动方案,建成港航闸一体化管理平台;江阴港口集团近零碳试点项目入选交通运输部第一批公路水路典型运输和设施零碳试点项目名单;申夏港区五号码头、通用码头通过竣工验收;港口岸线资源集约高效利用入选2024年度港航高品质赋能“水运江苏”发展典型案例。六是铁路机场开创新局面。盐泰锡常宜铁路正式开工建设,锡澄宜一体化将全面步入高铁时代。盐泰锡常宜铁路惠山站同步实施动车存车场获得批复。锡澄S1线开通运营,锡宜S2线启动建设。机场改扩建工程加快推进,飞行区、货运区分别完成80%、60%的工程量。《无锡硕放机场总体规划(2024年版)》获中国民航局批复,为机场建设二跑道、T3航站楼、综合交通枢纽等项目提供了专业的规划支撑,国际邮件互换局国内部分建成试运行,航油库加快推进前期工作。
(二)突出运输服务,在保畅通上再创新绩。一是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开通至日本大阪、韩国首尔、新加坡等国际及地区航线9条,运行航线88条,通航城市点70个,构建起覆盖国内主要城市、辐射亚太、联通欧美的航空航线网络,年客运吞吐量达1050.4万人次,同比增长19.4%,成为继南京禄口机场后省内第2家“千万级机场”。继续开行至京沪方向始发动车组列车,高铁覆盖范围更广、出行更便捷高效,全市6个火车站发送旅客2736.6万人次,同比增长13.92%。二是运输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全省运输结构调整示范建设市绩效评价获评最高档A档,7个多式联运项目入选省交通运输厅典型和培育案例,铁路发送量首次突破200万吨大关,长三角首单铁路物流总包公铁联运、苏南地区首趟中吉乌国际公铁联运班列、沪锡海铁前置箱基地等成功落地,形成全省唯一的“一城双线三站”发展格局,全年海铁联运完成10.91万标箱,同比增长30%,累计总量突破30万箱;实现国际班列“五线齐发”,笼车班列开行12列、同比增长3.3倍,中欧班列开行62列、同比增长23%,成功切入中亚地区供应链体系。无锡(江阴)港完成货物吞吐量3.79亿吨,创历史新高,稳居全省前三;完成集装箱吞吐量65万标箱,同比增长14%,首开大洋洲航线,首航锂电池及锂电产品集装箱航线,无锡(江阴)港获批实施启运港退税政策;内河港“三港联动”航线稳定运行,成功运行120T集装箱船“河海直达”,完成内河集装箱运量10.6万标箱,同比增长16.7%;硕放机场完成货邮吞吐量17.4万吨,同比增长38%,开通省内首条至墨西哥城国际全货机航线,首次采用波音777执飞莱比锡航线,国际航空快件量保持全省第一,航空货运跨境电商突破1000万票。三是客运服务质效不断优化。加快推动汽车客运站转型发展,构建网络化、便捷化道路客运站点服务体系。协同推进火车站南广场片区城市更新,加强涉铁事项沟通协调,优化广场周边交通组织,提升群众出行服务品质。全面推进国家“公交都市”创建,新辟优化调整公交线路37条,更新新增新能源公交139辆;创新公交服务,新增锡山、新吴两个片区动态公交,动态公交区域达4个;新增63条“响应式停靠”公交线,总数达84条。新开就医、护学、接驳专线等定制公交73条。推广“公交+社区”模式,开通公交巴士邻居8座。新辟宜兴-广德省际毗邻公交,毗邻公交线达27条,毗邻县市区公交线100%全覆盖。圆满完成市区巡游出租车集约化改造,首批12辆配备AED设备的出租车投运,营运车辆巡网一体化监管运营服务平台建成运行。四是城乡交通一体化不断增强。全市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水平达到5A级。加快物流下乡、快递进村,开通7条“交邮融合”专线,推动12个农村物流示范项目提优增效。成功举办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大会现场调研活动,交邮融合成效得到高度评价。加速锡澄宜三地包车客运互联互通,推进锡澄宜三地公交、轨道等公共交通领域“卡码整合”。农村公路体制改革试点顺利通过交通运输部和财政部现场评估。宜兴市农路长效管理机制入选全国“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X209潘西线入选2024年交通运输部农村公路安全精品路建设项目清单。
(三)突出创新转型,在促发展上再开新篇。一是大力发展低空经济。成立低空经济发展工作专班和政策研发专班,组建低空运营服务公司、产业促进会、技术创新联盟等;形成调研报告、产业图谱、场景清单、企业名录等系列成果;全省率先召开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率先出台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低空经济发展白皮书、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文件;江阴民用无人机试飞运行基地投用,积极申报苏锡常环太湖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苏锡通城市空中交通试点等;开通省内首条eVTOL航线,在“低空+城乡治理”“低空+物流运输”等方面形成5大类70项特色场景;打造“2+4”低空经济产业园发展格局,落地亿航智能、木牛科技、航景创新等一批头部研发制造企业,现有雷华电子、牧羽航空、中交遥感等低空经济重点企业172家,预计年产值突破百亿元;建成全省首个低空5G-A飞联网,投用硕放机场A1类表面直升机场、清名桥和中田公园eVTOL起降点,启动丁蜀机场二期改扩建前期工作;开放真高120米以下无人驾驶航空器适飞空域约2640平方公里,获批真高300米以下飞行空域12处,总面积约2800平方公里;太湖湾无锡低空经济创新发展大会得到央视、新华日报、21财经等省以上媒体报道超200条,全面塑造了“无锡低空”品牌。二是壮大规模骨干企业。大力推进交通产业高质量发展,交通建设、运输服务、港口、数字交通及低空经济5大类15家企业被认定为2023年度无锡交通骨干企业。推动江苏锡太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在无锡注册成立,招引落地苏交科(无锡)科技有限公司等交通科技类企业。三是支持关联产业发展。按照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职能分工,推动完成2550辆公交车、4040辆出租车网联化升级。加快数字交通产业和平台经济发展,8个项目被列入2024年省数字交通建设指导性计划,总投资1.57亿元,入选数及投资额均创历史新高。大力发展“互联网+”运输新模式、新业态,拓展工程建设、现代物流、交通服务等关联业务,推动“交通+产业”融合发展。四是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印发推动交通运输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实施城市客运新能源车辆推广、营运货车淘汰更新等6大行动,争取省级预拨资金9378万元,申请“交运贷”项目23个,贷款总额176.86亿元,充分利用资金和政策红利推动设备更新换代形成规模效应,助力交通领域转型升级。五是加快先行示范区建设。立足2025年苏南地区基本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目标,全力推动省市共建协议及交通运输现代化先行示范区实施方案各项任务落地。《无锡锚定“双碳”发展目标,“碳索”绿色机场建设》等3项工作入选省第三批示范案例清单。全面完成无锡地铁1号线与锡澄S1线跨线运营、环太湖“四好农村路”一体化全国示范路创建等一批示范项目。
(四)突出本质安全,在保平安上再见新效。一是持续优化安全管理模式。创新道路普货运输安全管理联合体建设,试点“两客一危”道路运输安全码赋码管理,完成140家“两客一危”企业、5352辆车和3685名驾驶员系统注册工作,同时加强2300辆外省车辆和2656名外省籍驾驶员的注册监管。健全网约租车、网络货运、网约修车、仓储物流园、低空经济等新兴行业和有关职责交叉领域的安全监管制度,建立新兴行业“一件事”全链条监管机制。二是有效前移事故防范关口。在建立交通运输企业生产经营风险清单库的基础上,加强对企业风险填报的督促指导,全面评估风险分布、风险特征及风险管控措施等,深挖风险数据应用效能。编制“两客一危”等10个领域《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指导手册》。深入开展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检查交通运输企业16611家次,排查出的69个重大事故隐患均整改闭环,对企业指导帮扶258次,对隐患问题严重企业曝光、约谈、联合惩戒999家次,责令停业整顿218家次。三是深入开展重点领域整治。围绕“两客一危一货”等重点领域开展“交通蓝-护卫2024”等执法行动,开展行政检查40963次,行政处罚11466起。开展水上游览“百企千艘”安全体检,对全市39家水上游览经营项目全面“体检”。开展铁路沿线环境隐患排查,依法查处各类涉铁违法行为65起。京沪高铁无锡段成功创成“长三角首条安全示范线”,华东地区“六省一市”铁路沿线安全环境治本攻坚现场会在无锡召开,京沪高铁沿线安全环境整治成果得到充分肯定。率先启用净空审核系统和无人机安全防范系统,形成“硕放机场排查隐患、交通部门协调推进、责任部门落实整改”的工作机制。开展交通工程“邀约式”安全检查,提供“靶向式”安全检查和指导服务。四是全面提升科技应用水平。抓实重型载货车辆安装应用智能监控设备试点工作,完成1.8万台重型载货车辆的设备安装与应用,占地区重型载货车辆总数40%左右,并全部接入监管平台,试点车辆月度高风险报警总数下降27.14%。深化“两客一危”主动防控系统应用,定期通报并督办“装而不用”“用而不管”等问题。建成全省首批水上交通执法电子卡口4个,通过监控设备对水域进行全程监控,有效提升了水上执法的覆盖面和准确性。定期运用无人机采集在营铁路信息,详细调查和精准定位安全隐患及环境问题,按照“一患一档”动态更新环境问题档案库。探索铁路沿线安全标准化建设,形成省内首个铁路沿线安全环境治理领域地方标准。
(五)突出行业改革,在强治理上再谋新招。一是立法制规笃行有为。《无锡市低空经济发展促进条例(草案)》通过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完成《无锡市航道管理条例(修改)》立法调研,出台《无锡市竺山湖隧道管理办法》等2个政府规范性文件,对110余件法规政策征求意见稿提出反馈意见。做好行业公职律师线上法律服务上线运行和轮值工作,开展《江苏省道路运输条例》等专业法宣贯工作。二是交通执法从严从实。以“五转三提”深化年活动带动执法质效跃升,全市交通行政处罚覆盖事项159项,覆盖率28.6%,居全省首位。《基于大流量路段的全网监测布控打击的治超执法新模式》入选全国公路治超典型案例,道路运输重点车辆主动防控日清日结工作机制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水路交通行业船港一体化监管入选江苏交通综合执法新模式建设风采录。超限治理、非营整治等领域智慧化、数字化执法监管水平稳步提升,道路非现场执法比例超过25%。三是便民惠民抓常抓长。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推出行政审批信用承诺、涉企经营许可告知承诺和告知承诺证明事项三张清单,完成《无锡市公路条例》《无锡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2次锡企直播,推动涉路施工、开网约车、开办运输企业等关联事项一件事办理。持续推进“互联网+审批”服务,办理行政审批70万余件,其中“跨省通办”4100余件、“省内通办”8.6万余件、一件事办理1.6万余件。四是信用交通谋深谋细。做好行业信用等级评定,评定道路水路运输经营者1.3万家、从业人员12.74万人。推动“信易+”工程在重点领域的应用,实施“信易批”726件,“信易航”1180艘、减免过闸费89.3万元,“信易惠”22家、减免各类保证金105万元,“信易贷”55家、获授信额度约19亿元。出台“苏锡常通”一体化联动发展3年行动方案,实现四地数据共享、监管共治。“跨区交通信用‘高协同’促进区域发展‘高质量’”获第六届“新华信用杯”全国优秀信用案例。五是生态环保向新向绿。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加强公路水运工程工地现场污染防治和扬尘治理。推进船舶水污染物“船港城”一体化治理,共接收船舶垃圾918.96吨,生活污水45448.25立方,含油污水5157.05立方,洗舱水8248.16立方;岸电和粉尘在线监测设备100%全覆盖,到港船舶使用岸电量749万千瓦时,同比增长23.97%;更新新能源巡游出租车180辆,新能源网约车8480辆。
(六)突出党的领导,在转作风上再焕新貌。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入围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先进集体初选,入选全市唯一公务员绩效工作试点单位。高质量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把抓好党纪学习教育落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中心点上,推动党纪学习教育与交通运输主责主业齐头并进。深化“锡通八达 交通先锋”党建品牌,推动党建业务深度融合,持续开展“先锋绿源通”党建联盟联学共建活动。在货车司机和网约车司机群体中开展“锡路传情 盛夏满心”关心关爱服务活动,受益司机达1万余人。二是壮大舆论阵地。以“无锡交通”微信公众号改版为契机,围绕重点、聚焦民生、链接热点,提升政务新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推动“四路共建”“双联双提”、水运无锡、低空经济等各类专项宣传,积极参与“新质生产力看无锡”2024长三角主流媒体无锡行、新华社“中经智库每月谈•走进无锡”高端访谈等专题活动,苏南运河无锡段航道“三改二”疏浚工程登上央视新闻联播,生动展示了无锡交通发展新图景。三是守牢廉政关口。一以贯之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打造具有交通特色的党风廉政监督体系。配合市委第六巡察组完成专项巡察,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制定工程建设领域“说情打招呼”备案登记等多项制度规范。牵头解决梁溪区世茂璀璨时光小区业主出行难问题。我局《厚植现代综合立体交通网优势 争当全市高质量发展开路先锋》获市委巡察办首轮“巡视巡察整改案例展评”活动精品案例。